职称评审每年波动不大。通常一项政策正式实施前两三年,就会逐步过渡,这是政策推行的常规模式。近期不少人才向熊老师咨询,说常看到视频里宣扬诸如 “大改革”“取消职称 ………
职称评审每年波动不大。通常一项政策正式实施前两三年,就会逐步过渡,这是政策推行的常规模式。
近期不少人才向熊老师咨询,说常看到视频里宣扬诸如 “大改革”“取消职称”“取消前置职称” 之类的内容,不知道真假。熊老师要告诉大家,这大多是标题党在博眼球。在河北,取消前置职称的政策已推行多年,既无新通知,也无大变动,一直按此执行。不过是利用信息差来误导大家,其实河北一直可以直评中级、高级职称,这些是老政策,早已常态化。
回到重点,中高级职称评审对业绩的要求,主要在严格程度和含金量上有别,但业绩的整体方向、筛选方式、种类类别等基本大体一致。先来明确业绩材料的含义:
职称评定中涉及的业绩材料,主要包含三类:项目合同(参与国内项目)、项目实施过程资料、竣工验收材料(项目收尾阶段)。
它们分别是印证业绩客观性、真实性、技术能力水平以及项目完成情况的关键凭据。
就像工程项目里的上级有关部门通知、指导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规划方案、中标通知书、开工报告、安全会议记录、图纸清单、竣工验收报告、业主表彰等。
需要着重提醒的是:很多人才容易忽略,工程合同中,除了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外,其他与本专业工作相关的材料都可收集起来,作为业绩证明材料的备选。不过,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虽厚、页数多,但实际意义不大。
再来说业绩材料的来源,熊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参与项目获奖和荣誉
荣誉奖项是提升职称评审通过率的关键。尤其是副高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评审中,拥有重大荣誉和奖项的人才,其通过率往往很高。优质奖项和荣誉是你各方面成果的集中体现。若你参与的项目获奖,无论是项目本身获奖,还是你凭借该项目获得个人奖项,都属于优质业绩成果。这时,国家级、省部级、县区级奖项,以及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优质行业奖项,都能作为业绩证明材料。务必提供奖项证书,以及能体现你在项目或奖项中名字和贡献的相关材料。
二、解决项目中的难题
想展现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项目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式就是有力证明。很多项目施工时会出现人力、物力、财力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埋下施工隐患。若你在负责的项目中解决了行业常见难题,特别是在设计、施工、维护、安装环节攻克了复杂技术问题,并得到专业主管部门认可,这可作为业绩补充。相关的技术报告,或获行业及主管部门认可的材料,都要提供。通常,解决技术难题会以论文或专利形式呈现,这两种成果质量较高,对职称评审有重要助力。
三、项目其他盖章文件
比如你负责项目预算,可复印一份预算书并加盖单位公章,同时让单位出具证明,证实你参与完成该项目。不同级别工程,到相应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并盖章。此外,项目中的环节性材料,像开工报告、安全会议纪要、图纸、清单等,尤其是有你签字盖章的文件,都可作为项目过程材料的一部分,证明你的业绩成果。但要注意,不能简单在纸上写明参与项目后盖章,这种形式缺乏客观性,毫无意义,甚至会让评审专家觉得你没有实质成果。
四、取得重大技术创新
重大技术创新在副高职称申报者中较少,正高职称申报者中也属罕见,通常是行业顶尖专家才能达成。若你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取得重要创新,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并获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认可,这可作为业绩补充。不过,能满足这一条件的人才极少。
若人才具备上述几种情况,职称评审通过率会很高。
评职称时,业绩材料要择优呈现,突出个人重点与贡献。因每个人工作内容和岗位不同,不能用一套标准衡量所有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熊老师常强调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看似不起眼的材料,可能是影响通过率的关键。
熊老师并无为难人才之意。部分人才抱怨要提供各种材料,但现实是,职称申报人数众多,评审专家既无暇也无需去判定未提供材料者是否具备相应水平与能力。客观材料是职称评审的首要前提,其他内容可在答辩阶段与答辩老师详细沟通。职称评审不是通过性考试,而是择优选拔,有通过率限制。既然业绩人皆有之,你要客观思考,为何别人能通过而你不能。 职称报名材料:工程地质评职称的业绩材料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