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职称评审变化不大,通常一个政策正式实施前,两三年就逐步过渡了,这是政策执行的常见模式。近期不少人才询问熊老师,网上那些视频里说职称大改革、取消前置职称等内容 ………
每年职称评审变化不大,通常一个政策正式实施前,两三年就逐步过渡了,这是政策执行的常见模式。
近期不少人才询问熊老师,网上那些视频里说职称大改革、取消前置职称等内容是否属实。熊老师认为,这大多是标题党。在河北,取消前置职称的政策已执行多年,没有新通知,也无大变化。所谓的 “信息差” 只是被利用来误导人,河北可以直接评定中级、高级职称,这是老政策,一直如此。
回到主题,中高级职称评审在业绩要求上,主要区别在于严格程度和含金量,整体方向、筛选标准、种类类别基本一致。先来明确业绩材料的定义:
在评职称过程中,业绩材料主要包含三部分:参与国内项目的合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料、竣工验收材料。
这些材料是证明业绩客观性、真实性、技术能力及完成性的关键。
比如工程项目里的上级通知、指导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规划方案、中标通知书、开工报告、安全会议记录、图纸清单、竣工验收报告、业主表彰等。
特别提醒:很多人忽视工程合同里,除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外,与本专业相关的材料可作为业绩证明备选,但通用和专用条款虽厚,却无实际意义。
关于业绩材料的来源,总结如下:
荣誉和奖项是提升职称评审通过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副高和正高职称评审中,拥有重大荣誉和奖项的人才通过率更高。优质奖项和荣誉是成果的体现,项目获奖或个人因项目获奖都算优质业绩。无论是国家级、省部级、县区级奖项,还是行业认可的优质奖项,都是业绩证明材料,需提供证书、项目材料、获奖材料,以及体现个人名字和含金量的材料。
解决项目难题是体现技术能力的重要方式。项目施工中常遇人力、物力、财力难以解决或存在隐患的问题。若在负责项目中解决了行业常见难题,效果显著且经主管部门认可,也算业绩补充。相关技术报告或获认可的材料需提供,解决难题通常还会以论文或专利形式体现,这有助于职称评审通过。
负责项目预算的,可复印盖有单位公章的预算书,并让单位出具参与证明。不同级别工程由相应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并盖章。项目中的开工报告、安全会议记录、图纸、清单等环节性材料,尤其是有签字盖章的,可作为业绩证明。切勿仅在纸上写参与项目后盖章,这缺乏客观性,意义不大。
重大技术创新在副高职称评审中较少,正高职称评审中也不多,多为行业顶尖专家涉及。若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取得创新成果,并产生效益,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可作为业绩补充,但涉及此类的人才极少。
以上三种情况,若人才具备,通过率会很高。
职称评审中,业绩材料要择优呈现,突出个人重点,优化个人贡献。因工作内容和岗位不同,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些看似不重要的材料可能影响通过率。
熊老师并非故意为难人才。职称申报人数众多,没有精力去判定未提供材料的人才是否具备能力,客观材料是第一前提,其他可在答辩阶段与老师沟通。职称评审是择优评审,有通过率,要客观思考为何别人能过而自己不能。 职称报名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职称工作业绩材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