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评职称,基础条件其实多数人都能满足,要是连基础条件都不满足,那申报本身就成了问题。所以说,后续究竟淘汰谁,关键还得看你的业绩成果材料到底行不行。对于业绩成 ………
这年头评职称,基础条件其实多数人都能满足,要是连基础条件都不满足,那申报本身就成了问题。所以说,后续究竟淘汰谁,关键还得看你的业绩成果材料到底行不行。
对于业绩成果材料而言,客观性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有不少人说自己没有业绩,也有人觉得自己业绩不错,但不管你怎么说,都得以客观材料为准。如果所谓的业绩不能被客观地体现出来,那跟没有业绩就没两样了。其实,工作很多年的人也大可不必过于担心,毕竟到了中级和高级职称申报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有一些材料的,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其客观地呈现出来罢了。
真正客观的东西,通常是甲乙双方签订,甚至三方、四方签订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客观真实性会更高一些。同时,得到相关部门的表彰、认可,诸如盖章、签字、报道等,这些都是客观的体现。但很多人才很难把握这个客观的度在哪里。
中高级职称评审,对于业绩的要求,在严格程度和含金量上有所不同,但业绩的整体方向、筛选、种类等方面,基本大体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业绩材料:
在评职称过程中,业绩材料主要分为三部分:参与项目的合同、项目进行中的过程环节资料以及收尾阶段的竣工验收材料。它们是证明业绩材料客观性、真实性、技术能力水平以及完成性的关键所在。
比如在工程项目中,涉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指导文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规划方案、工程中标通知书、开工报告、安全会议记录、图纸清单、竣工验收报告、业主表彰等,都属于业绩材料范畴。这里需要重点提示的是,很多人才往往会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在工程合同中,除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之外,但凡是与本专业工作相关的材料都可以收集起来,作为业绩证明材料的备选。不过,通用条款、专用条款虽然篇幅长、页数多,但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那么,业绩材料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呢?咱们又该如何收集呢?熊老师总结了一下业绩材料的几种来源:
参与项目获奖和荣誉 :有荣誉和奖项,是人才评职称高通过率的重要前提。每年尤其是副高级职称和正高级职称评审时,那些有重大荣誉、大奖项的人才,通过率往往非常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优质的奖项和荣誉,一定是各方面成果产出的优质体现。如果参与的项目得奖了,无论是项目获奖还是个人因项目获奖,都属于优质的业绩成果。无论是国家级、省部级、县区级奖项,还是一些在行业内受认可的优质行业奖项,都能作为客观的业绩证明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奖项证书材料肯定要提供,同时,与奖项相关的项目客观材料、获奖材料以及能够体现个人名字和含金量的客观材料,都要尽量提供出来。
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难题 :若想客观地体现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那么在参与过的项目中,遇到过什么难题、解决了什么难题,又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难题的,这些都是客观体现的方式。很多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人力、物力、财力无法彻底解决且埋藏施工隐患的问题。如果负责的项目中遇到了行业常见的难题,且在解决设计、施工、维护、安装中的复杂疑难技术问题方面效果显著,并经有关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那也可以算作业绩补充。相关的技术报告,或者得到行业及主管部门认可的客观材料,也需要提供出来,而不是单凭口说。通常情况下,解决技术难题往往会以论文成果或专利成果的形式呈现,这两种成果是比较优质的,也对职称评审起到关键的助力作用。
项目其他盖章文件 :假如负责项目的预算工作,可以直接复印一份预算书,预算书上盖有单位公章,同时让单位出具一份证明,证明该项目是自己参与完成的。根据工程级别,到相应级别的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并盖章。此外,项目中的一些环节性材料,如开工报告、安全会议记录或是涉及到的图纸、清单等环节性材料,尤其是上面有个人签字盖章的材料,都可以穿插在项目过程材料当中,作为职称评审业绩成果的有力证据。不过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人才喜欢在一张纸上写自己参与了某某项目某某工程,然后让单位盖章,这种形式是不可行的,因为它缺乏客观性。说得直白一点,在单位里,如果和领导关系好,盖章可能就随意了,这种材料没什么意义,反而会让专家觉得你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取得重大技术创新 :重大技术创新在副高职称申报中都不多见,正高职称申报中有也很少,这通常属于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如果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取得重要创新,并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的,也可以作为业绩补充。能够涉及这一部分的人才非常少。具备以上三种情况的人才,通过率往往就会非常高。
总之,评职称这件事,业绩材料需要择优呈现,突出个人重点,优化个人贡献。由于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都不尽相同,所以尽量不要用一套标准去要求所有人,这也是为什么熊老师总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可能你认为不重要的某些材料,反倒是影响通过率的关键。
熊老师也并非故意为难人才。一些人才说:“你就要求我提供这材料那材料。” 可你要清楚,每年职称申报的人这么多,很多人可能会说:“不信你去问问,你放心,我有就给你送上去,没有我就作罢。” 评审专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判定没有材料的人是否具备相应水平和能力。客观材料是第一前提,其他的东西可以在答辩阶段,和答辩老师详细沟通,没必要过于死板。一定要明白,职称评审不是通过性考试,而是择优评审,是有通过率限制的。既然业绩人人都有,那凭什么别人能过,你却过不了?大家不妨好好客观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职称报名材料:实验测试分析评职称业绩如何提供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