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河北省各地的单位已陆续发出通知,开始筹备今年的职称申报工作,想必不少专业技术人才也已收到准备材料的具体通知。接下来,大家在阅读熊老师的文章时,可能会结 ………
截至今日,河北省各地的单位已陆续发出通知,开始筹备今年的职称申报工作,想必不少专业技术人才也已收到准备材料的具体通知。接下来,大家在阅读熊老师的文章时,可能会结合当前实际申报材料的情况,对如何准备职称评审业绩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天,熊老师要着重讨论一个关键问题——申报材料准备几份较为合适。理论上,考核年限内的全部业绩成果材料都可作为评审依据。但熊老师认为,数量的前提在于“不断档”,即只要是在考核年限内持续参与的业绩材料,无论多少份,皆可用于评审。
中高级职称评审对业绩的要求,在严格程度与含金量上有差异,但业绩的整体方向、筛选标准、种类类别基本一致。首先需明确业绩材料的定义:在评职称过程中,业绩材料主要涵盖三大部分——项目合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料以及竣工验收材料。这三部分是证明业绩客观性、真实性、技术能力与完整性的核心依据。
以工程项目为例,涉及的业绩材料包括上级部门的通知与指导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规划方案、中标通知书、开工报告、安全会议记录、图纸清单、竣工验收报告、业主表彰等。在此特别提醒: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容易忽略工程合同中,除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外,其余与本专业工作相关的材料均可收集起来,作为业绩证明的备选。然而,通用条款与专用条款虽篇幅长、页数多,却无实际价值。
业绩材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四方面:
一是参与项目的获奖情况与所获荣誉。荣誉与奖项是提升职称评审通过率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评审中,拥有重要荣誉与奖项的人才,通过率往往极高。这些奖项与荣誉是个人工作成果的直观体现。无论是项目获奖还是个人因项目获奖,均属于优质业绩成果。国家级、省部级、县区级奖项,以及行业内认可度高的优质奖项,都是证明业绩客观性的材料。申报时,务必提供奖项证书、相关项目材料、获奖证明,以及能体现个人姓名与贡献的材料。
二是解决项目中的难题。为客观展现专业技术水平,需关注在项目中解决的难题及采用的技术手段。许多项目施工过程中会面临人力、物力、财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存在施工隐患。若负责的项目遇到了行业常见的难题,并在设计、施工、维护、安装等环节成功解决了复杂的技术问题,且成效显著,经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便可将此作为业绩补充。相关的技术报告或得到行业及主管部门认可的材料也需提供,因为客观材料至关重要。通常,解决技术难题的成果会以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呈现,这两种成果也是助力职称评审的关键。
三是项目中的其他盖章文件。例如,若负责项目的预算工作,可复印预算书并加盖单位公章,同时让单位出具证明,证实该项目由本人参与完成。不同级别的工程,需到相应的主管部门开具证明并盖章。此外,项目中的环节性材料,如开工报告、安全会议记录、图纸、清单等,尤其是涉及个人签字盖章的材料,都可作为项目过程材料的一部分,成为职称评审业绩成果的有力证明。但需注意,有些人才会简单地在一张纸上写明参与的项目与工程,然后让单位盖章,这种形式并不可取,缺乏客观性。相反,这可能让评审专家觉得材料毫无价值。
四是取得重大技术创新。重大技术创新在副高级职称中较为罕见,在正高级职称中也不多见,通常是行业内的顶尖人才才能达到的水平。若能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进行重要创新,并取得社会与经济效益,且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也可作为业绩补充。不过,能满足这一条件的人才少之又少。若人才具备上述四种情况之一,职称评审的通过率将大大提高。
总之,职称评审中,业绩材料应择优呈现,突出个人重点贡献。由于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与岗位存在差异,切勿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人。这也正是熊老师常提及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因。有时,某些看似不重要的材料,实则是影响通过率的关键。
熊老师并无为难之意。一些人才认为“你要求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我就提供什么样的材料”。然而,每年职称申报人数众多,没人会逐一过问。有材料则提交,无材料则淘汰。评审部门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评判未提交材料的人才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水平。客观材料是职称评审的首要前提。其他内容可留待答辩阶段与评审专家深入交流,不必过于死板。
需明确的是,职称评审并非通过性考试,而是择优录取,存在通过率。每个人都有业绩,但为何别人能通过而你不能?希望大家能客观思考这一问题。 职称报名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化职称工作业绩材料总结